陆军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如何推进减污降碳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会议的报告主题覆盖了减污降碳科研与实践的主要领域,希望研讨会能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贡献新力量。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罗盛金作了题为“江西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的具体实践和下一步工作思考。
(相关资料图)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范敏研究员作了题为“江西省碳达峰与碳中和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形势,分析了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现状,并探索了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的模式与路径。
发改委能源所郭敏晓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化石能源减量与减污降碳”的报告。他总结了近期主要能源环境指标与政策,定量评估了化石能源减量对减污降碳的贡献,并分析了能源-环境模型模拟研究结果。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廖翠萍研究员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中长期路径研究”的报告。她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愿景,并以交通为例分析和探索了能源转型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陈彬教授作了题为“城市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及健康效益评估”的报告。他从研究背景、现状、趋势和挑战、方法和结论展望等方面对城市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蔡博峰研究员作了题为“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思考”的报告。他从减污降碳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层面减污降碳的研究思路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冶金规划研究院刘涛研究员作了题为“钢铁行业减污降碳技术路径”的报告。他从钢铁行业污染及碳排放现状、减污降碳技术路径和减污降碳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李丽平研究员作了题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意义,内涵及着力点”的报告。她就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意义、具体内涵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着力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周令泉博士作了题为“遥感云服务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报告。他从研究背景、解决方案、监测关键技术和案例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吴睿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交通运输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探索“的报告。他就交通运输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评估方法体系、协同控制案例研究、下一步工作方向等方面开展了分析和探索。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李新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美丽中国视角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烟台市为例”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美丽中国建设视角下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和美丽烟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与需求,并针对美丽烟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慧丽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研究”的报告。她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的工作背景、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践和工作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最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变化分会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蔡博峰研究员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研讨会主题突出、内容集中,不仅针对减污降碳的内涵和重点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也针对各区域各行业开展了深入研究,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拓宽了思路,会议成果丰富,达到预期目的。
本次分会场活动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变化分会2023年度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变化分会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重要分会之一,环境规划院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变化分会的支持单位,长期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持续推动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坚持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做出贡献。下一步,环境规划院将进一步发挥气候变化分会力量,继续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研究工作,为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 张立
审核| 雷宇